新疆能化伊犁一礦開源節流并舉,下好雙提雙降“四步棋”,實現煤炭產量、質量“雙提升”、成本管控和材料浪費“雙降低”。
下好“產能釋放”先手棋。他們科學布局“一主一輔、一配一采”生產模式,精采細采、合理配采,通過兩刀一放,優化后部放煤尾梁擺動次數和時間,采用多輪順序循環放煤工藝組織放煤,實現精采細采、應放盡放,原煤含矸率和灰分持續降低,回收率達到93%以上。
“堅持主輔促產、布局接續提優。抓好工作面安撤,確保采掘接續平穩銜接,充分釋放千萬噸產能,增強產業競爭力。”該礦生產技術部部長王德勇說。
下好“提質增效”關鍵棋。制定了機電設備全流程運行保養制度,將所有設備、閥門、開關、纜線、管線包機到人,點對點包機,避免“小問題”變成“大故障”,實現了設備高效運轉,損耗率同比降低30%。積極開展開采、破碎、轉載運輸等環節的技術攻關和工藝改造,嚴格“控矸、控水、控雜”,保障煤炭質量。
“月度煤質達標100%零投訴,供新天煤炭發熱量穩定在4200大卡,成塊率70%。用產品口碑爭取下游客戶,增儲下游長遠戰略合作伙伴。”營貿公司新疆分公司伊犁一礦營銷部負責人時公彬說。
下好“成本管控”制勝棋。他們圍繞“降本增效40項”具體任務,強化資金、薪酬、煤質、電費、材料等專項監測,倒逼成本管控,事事處處算著干,嚴控預算外支出。對“五項”可控費用等成本項目進行分解,力爭壓減20%。
同時,他們對一次成巷、支護降本、一巷多用等課題進行深入研究,實施技術優化降本、系統優化降本、設備優化降本,發揮“小循環”作用,最大限度減少工程量及費用支出。
下好“材料節約”組合棋。他們實施預算、計劃、預警、考核、分析“五步法”,推動區隊自主管理降成本。建立“三中心一區一基地”,持續開展廢舊物資處置、資產變現、支護材料盤點。建立材料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,“吃干榨凈”材料“剩余價值”。
“我們構建23358精益物資管理模式,庫存減少60%以上。打造區隊點單、系統配單、司機接單一站式配送服務,運輸效率從每小時1.6趟提高到1.9趟。建立物資修復研判機制,回收率達到75%以上,復用率達到70%以上。”伊犁一礦經營管理部負責人劉輝說。
(未經授權禁止轉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