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黃土高原的百米井下,有一支被稱為“鐵帽子班”的掘進隊伍。他們的領頭人用十九載光陰,在巖層深處鑿刻出了當代礦工的奮斗詩篇。從青澀學徒到創新先鋒,從故障克星到效率標桿,這位領頭人以“敢打硬仗、善打勝仗、能打贏仗”的鐵軍精神,帶領團隊創下一次又一次生產奇跡。他就是西北礦業2024年度勞動模范——永明煤礦掘進工區班組長孫祥軍。
2024年12月10日18時45分,隨著綜掘機轟鳴聲漸息,3305工作面1324米的巷道全線貫通。孫祥軍班組以月進尺441米、人均工效0.64米/工的驕人戰績,圓滿完成了礦井“不可能的任務”。巷道壁上凝結的汗珠,記錄著這支鐵軍93天的奮戰軌跡——他們不僅在同迎頭三個班組中獨占鰲頭,而且在整個礦井的兩支掘進隊伍中也顯得尤為突出。
2006年冬天,34歲的孫祥軍第一次坐上猴車,駛向礦井深處。這個把《煤礦安全規程》《煤礦安全技術操作規程》等專業書籍翻到卷邊的“愣頭青”,憑借“拼命三郎”的勁頭,一邊刻苦鉆研理論知識,一邊在生產一線摸爬滾打。他將書本知識與現場實踐緊密結合,不斷總結經驗,最終從一名普通工人逐漸成長為經驗豐富、能力卓越的班組長。
2024年四季度,礦井生產接續緊張,要求3305工作面必須在12月底前完成掘進施工,具備安裝采煤工作面的條件,所需掘進的巷道的總長度累計達到了1324米。就在這關鍵時刻,這位個頭不高、老實憨厚的山東漢子再次展現出鋼鐵意志,他毅然帶領班組肩負起了這一重任。“礦上需要,我們就得上。任務是死的,但人是活的,我相信只要弟兄們擰成一股繩,再硬的石頭也頂不過咱手里的風鎬?!闭劶盀槭裁匆酉逻@個任務時,孫祥軍向記者答道。
為實現快速掘進,完成礦下達的生產任務,孫祥軍每天上班前都會將當天的工作進行細致分解,把技術難度大的工序安排給經驗豐富、技術嫻熟的老工人,把技術要求不高的重復性工序安排給年輕力壯的青年工人,通過合理優化勞動組織,讓班組人員各盡其責,熟練掌握每道工序,有效提高工作效率,減少空置時間。同時,他還通過優化臨時支護使用工藝,將原來的前探梁臨時支護,改為機載臨時支護,效率提升20%以上,實現15分鐘內完成臨時支護?!皩O班長的腦子里全是“金點子”,遇到問題時,他總能想出各種好辦法。”提到孫祥軍,他的工友張后強語氣里滿是欽佩。
11月18日凌晨的搶險時刻最能彰顯這支鐵軍的本色。當時剛結束八小時中班的孫祥軍,后腦勺剛挨著枕頭,就接到錨索鉆機“罷工”的緊急報告。現場的操作人員嘗試了多種方法仍無法解決問題,整個工作面面臨被迫停工的嚴峻形勢。他收到消息后,抓起工具包就往井下沖。到達現場后,他先是仔細詢問工友們關于故障的具體情景,之后又蹲在設備旁反復查驗,最終確診為吸、排氣閥組件磨損嚴重,密封件損壞。當新部件安裝完畢、機器重新轟鳴時,浸透汗水的工裝早已緊貼后背?!霸O備就是戰士的槍,關鍵時刻必須頂得上!”盡管此時的孫祥軍已是疲憊不堪,工作服上沾滿了灰塵和油污,但他的眼神中卻透露出一種堅定而滿足的光芒。
鐵漢亦有柔情時。除了工作上的“靠得住”,孫祥軍在生活中也是個“信得過”的貼心人。每月月底,他的“談心本”上總會記滿工友們的家長里短。為增強班組凝聚力,他要求自己和每位班組成員每月至少談一次心,了解他們的思想狀況,誰家有難事,哪個工友有情緒,他都一清二楚?!皩O班長一直像一個老大哥一樣關心愛護著我們,雖然在工作上很嚴厲,可我們心里都清楚,這是為了保障大家的安全?!闭劶皩O祥軍,他的班組成員們無一不豎起大拇指,對這位老班長滿是欽佩與信服。
如今,孫祥軍帶領班組又轉戰新的掘進戰場。在這條沒有陽光的征途上,他們就像一盞不滅的明燈,用實干與智慧詮釋著新時代礦工的忠誠——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,只有日復一日的堅守;無需金燦燦的勛章,每一寸延伸的巷道都是最閃耀的勛章。
(未經授權禁止轉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