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以來,棗礦集團田陳煤礦深入貫徹落實山東能源降本增效“八項硬措施”,扎實開展“降本降耗、增收增效”活動,以刀刃向內的勇氣扎實推進降本增效工作,通過轉變思維模式、強化過程管控、激發創新動能,構建起全員參與的全鏈條成本管控體系,推動礦井發展質量持續提升。
面對行業形勢變化,該礦將思想引導作為破題關鍵,通過班前會、專題學習等形式開展形勢任務教育,幫助職工深刻理解生產成本與企業效益、個人收入的辯證關系。各級管理人員帶頭樹立過緊日子思想,引導職工從節約一張紙、一滴油做起,將“省下的就是賺到的”理念融入日常作業。“要把礦井當成自己的家來經營,讓勤儉持家成為本能反應。這種全員參與的節約意識培養,使回收邊角料、修復舊配件成為生產現場的新常態。”設備制修廠黨支部書記杜清國說。
在物資管理方面,該礦建立起“全生命周期”管控機制。通過設立“淘寶箱”回收站、配備“節約包”工具袋等具體措施,將材料消耗與班組績效考核掛鉤。嚴格實行物資領用三級審核制度,推行“誰發放誰簽字、誰使用誰簽字、誰回收誰簽字”的閉環管理模式,確保每件物料流向清晰可溯。每月召開的經營分析會既曬成績單也揭短板,通過節獎超罰的考核機制,倒逼各環節精打細算。這種剛柔并濟的管理方式,既保持了制度剛性又激發了職工主動性。
技術創新成為降本增效的重要突破口。職工自主研發的皮帶滾壓切條機將工效提升十余倍,廢舊皮帶變身為電纜吊掛件;報廢鋼帶經改造成為接地極板,廢舊軌道轉化為托管梁,3毫米板材加工成井下專用水槽。維修團隊創新“先診斷后拆解”工作法,建立零部件損傷評估機制,最大限度降低維修損耗。這些源于生產實踐的“五小”創新,既解決了現場難題,又培育了全員創新文化。
在管理機制與創新實踐的雙輪驅動下,田陳煤礦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成本管控模式。從思想意識到制度設計,從物資管理到技術革新,每個環節都滲透著精益管理的理念。這種系統化、常態化的降本增效實踐,不僅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,而且培育出“人人都是經營者”的企業文化,為礦井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(未經授權禁止轉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