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隨著最后一臺熱網循環水泵停止運行,電力集團圓滿完成了2024至2025年供熱保障任務,向春天交出“溫暖接力棒”。
第一棒:燃煤保供的破冰行動
保供是守候,更是承諾。煤炭一直是火電企業賴以生存的“口糧”,如何筑牢“生命線”是冬季保供重要時期的重中之重。
“有事到現場找我。”這是魯西電廠調度中心負責人鄧雷生經常掛在嘴邊的話。
2025年春節前夕,寒潮突襲,又逢年關,燃煤供應出現緊張局面。為尋找優質、經濟的“口糧”,魯西電廠燃料采購全體人員白天奔波于各個礦區、基地,考察燃煤質量,申請供熱“口糧”,夜晚繼續調研市場,及時調整電煤采購計劃。當身后的“暖心專列”正吞吐著熱浪,火車車燈劃破夜幕,燃料采購團隊在礦區與電廠間織就一張流動的保供網。
為避免出現煤炭指標異常、凍煤等情況發生,鄧雷生堅持到現場接卸每一批煤炭,第一時間采樣、化驗、調整摻配,切實做到發運可控、在控。春節期間,電力集團各供熱單位實現全過程質量追溯,未發生一起煤質糾紛,未出現影響接卸的重大凍煤事件,讓“生命線”在寒冬中保持暢通。
滿載高熱低硫優質燃煤的火車車廂被一節節清空,鄧雷生才舒展開他緊皺的眉頭。
第二棒:保供系統的全面體檢
時鐘撥回2024年春天,上一供熱季剛剛結束,富源熱電迅速啟動供熱設備和管道檢修維護工作,總結供暖經驗,通過“冬病夏治”,對供熱季產生的各類缺陷、隱患進行“靶向治療”。幽暗的管廊,手電筒燈光掃過之處,凝結的水珠像極了寒冬的汗滴。檢修師傅們蜷縮在直徑80厘米的熱網管道里更換測點,金屬工具與法蘭盤碰撞的清脆聲響,在蜿蜒十公里的鋼鐵軀殼中敲出春天的前奏。
直到盛夏蟬鳴最盛時,他們給抽汽凝汽式汽輪發電機組換上了新的“能量指揮官”,讓那些沉默一夏的閥門重新學會呼吸。
春去秋來,隨著2024-2025年供暖季的來臨,建陽熱電克服檢修期任務繁重困難,檢修人員放棄節假日休息時間,加班加點,嚴格按照預先制定的檢修計劃逐項開展檢修作業,先后完成1號鍋爐水冷壁維護、4臺引風機動平衡試驗,更換上倉鏈斗、鏈板、減速箱,兩臺風機高壓電機修復,以及完成供熱首站、輸煤系統的檢修工作。
“以高標準、嚴要求對待每一臺設備”是他們的共識,“堅決消除安全隱患,全力保障機組運行”是他們的責任,將"防患于未然"的承諾熔鑄在每顆螺栓的扭矩值里。當“設備可以正常投入使用”的“福音”傳入集控室,每位檢修人對安全保供的生動踐行在這一刻得以詮釋。
第三棒:溫暖流量的精準護航
走進電廠集控室,24小時的守候。只見運行人員緊盯控制屏幕上供熱設備運行狀態、回水溫度等信息,實時反饋供熱運行情況,科學調整機組運行參數,確保機組關鍵時刻“頂得上、帶得滿、穩得住”。
供熱期間,電力集團以“科學調度、精益調整、民生優先”為核心,建立“供熱負荷-機組負荷”動態聯動機制,電廠集控運行值班人員嚴密監視供熱溫度曲線、壓力曲線變化,優化機組運行方式,合理調配系統出力,算好節能降耗“成本賬”,在供熱機組最小運行方式下保障了供熱參數穩定,有效降低供熱煤耗。
當春風拂過不再結霜的窗欞,溫暖的接力棒又傳遞到春天的手中。電力集團在長達130天的供熱季中,累計供熱量863.6萬吉焦,惠及居民28.2萬戶人家,覆蓋3121萬平方米。
(未經授權禁止轉載)